俄乌冲突教训:战争的消耗艺术(值得读3遍)
点击:次 时间:2024-04-30
关注红山智云,订阅最新情报
【红山导读】
西方已经认识到大国冲突的可能性,正在认真审视自己持久战的能力,并重新审视注重消耗而不是机动的战略。本文来源于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与安全研究所,作者亚历克斯·维尔希宁发表于2024年3月18日,6200字,由红山智云编译,正文如下。
【红山导读】

西方没有为这种战争做准备。对大多数西方专家来说,消耗战略是违反直觉的。从历史上看,西方更喜欢职业军队之间短暂的“胜者为王”的冲突。最近的军事演习,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台湾战争,涵盖了一个月的战斗。战争继续下去的可能性从未进入讨论。这反映了西方的一种普遍态度。消耗战被视为例外,是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的,通常是领导人无能的产物。不幸的是,由于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弥补最初的损失,势均力敌的大国之间的战争很可能是消耗性的。战斗的消耗性,包括由于伤亡造成的职业精神的侵蚀,无论哪支军队开始时拥有更好的训练部队,都会使战场变得平坦。随着冲突的持续,赢得战争的是经济,而不是军队。掌握这一点并通过旨在耗尽敌人资源同时保存自己资源的消耗战略来打这样一场战争的国家更有可能获胜。输掉一场消耗战的最快方法是专注于机动,将宝贵的资源花费在近期的领土目标上。认识到消耗战有其自身的艺术,对于在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赢得战争至关重要。
一、经济层面
消耗战是由那些能够通过其工业部门大规模动员军队的经济体赢得的。在此类冲突中,军队迅速扩张,需要大量装甲车、无人机、电子产品和其他作战装备。由于高端武器制造起来非常复杂,消耗大量资源,因此,要想获胜,部队和武器的高低组合是必要的。
高端武器具有卓越的性能,但制造起来却很困难,特别是当需要武装一支快速动员且损耗率很高的军队时。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装甲车是一流的坦克,但苏联使用大致相同的生产资源, 为每辆德国装甲车生产了8辆T-34。性能上的差异并不能证明生产数量上的差异是合理的。高端武器也需要高端部队。这些训练需要大量时间——这在高损耗率的战争中是不可能的。
生产大量廉价武器和弹药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特别是如果它们的子部件可以与民用产品互换,从而在不扩大生产线的情况下确保批量生产。新兵还可以更快地吸收更简单的武器,从而可以快速生成新的阵型或重组现有的阵型。
对于高端西方经济体来说,实现大众化是很困难的。为了实现超高效率,它们削减过剩产能并努力快速扩张,特别是因为低端产业出于经济原因已转移到海外。战争期间,全球供应链遭到破坏,子部件的安全不再受到保障。除了这个难题之外,还缺乏具有特定行业经验的熟练劳动力。这些技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获得,一旦一个行业关闭,就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重建。2018年美国政府关于美国工业产能的跨部门报告强调了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西方必须认真考虑确保和平时期其军事工业综合体的产能过剩,否则就有可能输掉下一场战争。
二、部队组建
工业产出的存在是为了弥补损失并产生新的形态。这需要适当的条令以及指挥和控制结构。主要有两种型号;北约(大多数西方军队)和旧的苏联模式,大多数国家的部署介于两者之间。
北约军队高度专业化,以强大的士官(NCO)军团为后盾,拥有丰富的和平时期军事教育和经验。他们以这种专业精神为基础,制定军事学说(基本原理、战术和技术),强调个人主动性,为下级军官和士官赋予很大的活动余地。北约编队拥有巨大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可以在动态战场上利用机会。
在消耗战中,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执行这一条令所需的军官和士官需要广泛的培训,最重要的是需要经验。美国陆军士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培养。班长一般至少服役三年,排长至少服役七年。在一场伤亡惨重的消耗战中,根本没有时间来替换损失的士官或为新部队组建新的士官。平民可以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训练课程,获得中士徽章,然后期望以与七年退伍军人相同的方式表现,这种想法会导致灾难。只有时间才能培养出能够执行北约条令的领导人,而时间是消耗战的巨大要求所无法给予的。
苏联建立军队是为了与北约发生大规模冲突。它的目的是能够通过调用大量储备来快速扩张。苏联的每个男性在高中毕业后都接受了两年的基础训练。入伍人员的不断更替阻碍了西式士官军团的建立,但在战争时期却产生了大量半训练有素的预备役人员。由于缺乏可靠的士官,形成了以军官为中心的指挥模式,虽然不如北约灵活,但更能适应消耗战所需的大规模扩张。
然而,随着战争进展超过一年,前线部队将获得经验,并且可能会出现改进的士官军,从而使苏联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到1943年,红军已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士官军团,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战斗编队的复员,这支军团消失了。这些模型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如果没有高绩效的士官,北约条令就无法发挥作用。苏联的学说得到了经验丰富的士官的强化,但并不需要他们。
消耗战不是通过快速机动来实现决战,而是着眼于消灭敌军及其恢复战斗力的能力,同时保存己方的力量.
最有效的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其国家维持一支中等规模的职业军队,以及大量可供动员的应征入伍者。这直接导致高/低混合。战前专业部队构成了这支军队的高端,成为消防队——在战斗中从一个防区移动到另一个防区,以稳定局势并发动决定性攻击。低端编队坚守阵线并缓慢获得经验,提高其质量,直到获得进行进攻行动的能力。胜利是通过创造尽可能高质量的低端阵型来实现的。
通过训练和战斗经验,将新单位打造为有战斗能力的士兵而不是平民暴民。一个新的编队应该训练至少6个月,并且只有由接受过个人训练的预备役人员组成。义务兵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些部队还应该有从战前军队引进的职业士兵和士官,以增强职业精神。一旦初步训练完成,他们就只能被投入到次要区域的战斗中。任何编队的强度都不应低于70%。尽早撤出阵型可以让新替代者的经验随着退伍军人传授技能而激增。否则,宝贵的经验就会丢失,导致整个过程重新开始。另一个含义是,资源应优先考虑替代部队而不是新部队,从而保持战前陆军(高)部队和新组建的(低)部队的战斗优势。建议解散一些战前的(高端)编队,将职业军人分散到新组建的低端编队中,以提高初始质量。
三、军事维度
消耗冲突中的军事行动与机动战中的军事行动截然不同。消耗战不是通过快速机动来实现决定性的战斗,而是着眼于摧毁敌军及其恢复战斗力的能力,同时保存己方的战斗力。在这种背景下,成功的战略承认战争将持续至少两年并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敌对行动开始到动员足够的战斗力量以采取决定性行动为止。地面上的阵地变化不大,重点是有利地交换损失并增强后方的战斗力。主要的战斗形式是火力而不是机动,并辅以广泛的防御工事和伪装。平时军队发动战争、进行牵制行动,为调动资源、训练新军提供了时间。
当一方满足以下条件后,第二阶段即可开始。
新动员的部队已经完成了训练并获得了足够的经验,使他们成为具有战斗力的部队,能够以有凝聚力的方式迅速整合所有资产。
敌人的战略储备已经耗尽,无法增援受威胁的地区。
获得火力和侦察优势,使攻击者能够有效地对关键区域进行大规模火力攻击,同时阻止敌人进行同样的攻击。
敌人的工业部门被削弱到无法弥补战场损失的地步。在对抗国家联盟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业资源也必须被耗尽或至少被占尽。
只有满足这些标准后才能开始进攻行动。他们应该在广阔的战线上发起进攻,力求通过浅层攻击在多个地点压倒敌人。其目的是留在友方保护系统的分层泡沫内,同时拉伸耗尽的敌人储备,直到前线崩溃。只有这样,进攻才能向敌后更深处的目标延伸。应避免将兵力集中在一个主力上,因为这表明了进攻的位置,并为敌人提供了将其后备力量集中攻击这一关键点的机会。1916年的布鲁西洛夫攻势导致了奥匈帝国军队的崩溃,这是战术和作战层面上成功的消耗性攻势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沿宽阔的战线进攻,俄军阻止了奥匈帝国集中后备力量,导致整个战线崩溃。然而,在战略层面上,布鲁西洛夫攻势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俄罗斯军队未能针对整个敌方联军设定条件,只关注奥匈帝国而忽视了德国的能力。俄罗斯人消耗了他们无法替代的重要资源,却没有击败最强大的联盟成员。再次强调关键点,只有满足关键标准,进攻才会成功。试图提前发起进攻,只会导致损失而没有任何战略收益,直接落入敌手。
四、现代战争
现代战场是一个综合系统,包括各种类型的电子战(EW)、三种基本类型的防空系统、四种不同类型的火炮、无数的飞机类型、攻击和侦察无人机、建筑和工兵、传统步兵、装甲编队,尤其是后勤。由于射程的增加和先进的瞄准,扩大了战场的深度,炮兵变得更加危险。
实际上,这意味着集结火力比集结兵力更容易。需要集结战斗力量的纵深机动已不再可能,因为任何集结的部队在取得纵深成功之前都会被间接火力摧毁。相反,地面进攻需要紧密的防护罩来抵御敌人的打击系统。
这些重叠资产的整合需要集中规划和训练有素的参谋人员,能够动态整合多种能力。培养这样的军官需要数年时间,即使是战斗经验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产生这样的技能。检查表和强制性程序可以缓解这些缺陷,但仅限于不太复杂的静态方面。动态进攻行动需要快速反应,而半训练有素的军官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种复杂性的一个例子是30名士兵组成的排的攻击。这需要电子战系统干扰敌方无人机;另一个电子战系统,用于干扰敌方通信,阻止敌方火力调整;第三个电子战系统用于干扰太空导航系统,拒绝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此外,火力需要反炮兵雷达来击败敌方火炮。使计划更加复杂的是,敌方电子战将定位并摧毁任何发射时间过长的友方雷达或电子战发射器。工程师必须清理穿过雷区的道路,而友好的无人机则在需要时提供时间敏感的情监侦和火力支援。(这项任务需要支援部队进行大量训练,以避免向友军攻击部队投掷弹药。)最后,炮兵需要为目标和敌方后方提供支援,瞄准预备队并压制炮兵。所有这些系统都需要作为一个综合团队工作,以支持多辆车辆中的30人攻击另外30人或更少的人。这些资产之间缺乏协调将导致攻击失败并在看不见敌人的情况下造成可怕的损失。随着开展行动的编队规模的增加,需要整合的资产的数量和复杂性也在增加。
五、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纵深火力——位于前线后方100-150公里(战术火箭弹的平均射程)之外——目标是敌人产生战斗力的能力。这包括生产设施、弹药场、维修站以及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特别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生产能力且难以更换/修复的目标,因为它们的破坏将造成长期损害。与消耗战的各个方面一样,此类打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效果,时间长达数年。全球远程精确制导弹药产量低、有效的欺骗和隐蔽行动、大量防空导弹库存以及强大而坚定的国家的绝对修复能力,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冲突的延长。有效的防空分层必须包括所有高度的高端系统以及更便宜的系统,以对抗敌人的大规模低端攻击平台。结合大规模制造和有效的电子战,这是击败敌人纵深火力的唯一方法。
成功的消耗战重点在于保存自己的战力。这通常会转化为相对静止的战线,被有限的局部攻击打断,以改善阵地,大部分战斗使用火炮。包括后勤在内的所有部队的设防和隐蔽是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的关键。建造防御工事所需的时间较长,可防止地面发生重大移动。无法迅速占领工事的进攻部队将因敌方炮火而遭受重大损失。
防御作战为发展低端作战编队赢得了时间,让新动员的部队能够获得作战经验,而不会在大规模攻击中遭受重大损失。建立经验丰富的低层作战编队可以为未来的进攻行动提供能力。
消耗战的早期阶段包括从敌对行动开始到大量调动资源并准备好进行战斗行动的阶段。在突然袭击的情况下,一方可能会发起快速进攻,直到防守方形成坚固的阵线。此后,战斗凝固。这个时期至少持续一年半到两年。在此期间应避免重大进攻行动。即使大规模攻击成功,也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且往往是为了毫无意义的领土占领。军队决不应该接受不利条件的战斗。在消耗战中,任何没有重要工业中心的地区都是无关紧要的。无论政治后果如何,撤退并保存部队总是更好的选择。在不利的地形上作战会消耗部队,失去对胜利至关重要的经验丰富的士兵。1942年德国对斯大林格勒的痴迷就是出于政治原因在不利地形上进行战斗的一个典型例子。德国烧毁了它无法承受的重要单位,只是为了占领一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通过信息作战,利用政治敏感的敌方目标,迫使敌人在不利地形上进行战斗也是明智的。其目标是迫使敌人将重要的物资和战略储备消耗在没有战略意义的行动上。要避免的一个关键陷阱是被拖入为敌人设置的陷阱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在凡尔登就是这么做的,计划利用突然袭击占领关键的政治敏感地形,引发法国代价高昂的反击。不幸的是,德国人落入了自己的陷阱。他们未能在早期获得关键的、可防御的地形,战斗转而演变成双方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步兵进攻,炮火摧毁了进攻的步兵。
第二阶段开始时,进攻应在广阔的战线上发起,力求通过浅层攻击在多个地点压倒敌人。其目的是留在友方防护系统的分层泡沫内,同时拉伸耗尽的敌人储备,直到前线崩溃。这会产生连锁效应,其中一个部门的危机迫使防御者从第二个部门转移储备,结果却反过来在第二个部门引发危机。当部队开始撤退并留下准备好的防御工事时,士气直线下降,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如果我们不能守住巨型堡垒,我们如何才能守住这些新战壕?”然后撤退就变成溃败。只有这样,进攻才能向敌后更深处的目标延伸。1918年的盟军攻势就是一个例子。盟军沿着宽阔的战线进攻,而德军则缺乏足够的资源来保卫整条战线。一旦德军开始撤退,就不可能停下来。
以防御为中心的消耗战略对大多数西方军官来说是违反直觉的。西方军事思想认为,进攻是实现迫使敌人以不利条件坐到谈判桌上这一决定性战略目标的唯一手段。为进攻创造条件所需的战略耐心与他们在海外平叛行动中获得的作战经验背道而驰。
六、结论
消耗战的进行方式与机动战有很大不同。它们持续时间更长,最终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和平时期的精心规划、工业基础的发展和动员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战时对资源的更仔细的管理,是确保胜利的保证。
通过仔细分析己方和敌人的政治目标,就可以获得胜利。关键是认识到竞争经济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确定最有可能产生最大资源的经济战略。然后,这些资源可用于使用高/低力量和武器组合来建立一支庞大的军队。战争的军事行为是由总体政治战略目标、军事现实和经济限制驱动的。战斗行动是浅薄的,重点是摧毁敌方资源,而不是夺取地形。宣传是用来支持军事行动的,而不是相反。只要有耐心和精心策划,就可以赢得战争。
不幸的是,许多西方人抱有一种非常傲慢的态度,认为未来的冲突将是短暂而决定性的。由于上述原因,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全球中等强国也拥有进行消耗战所需的地理、人口和工业资源。认为任何大国都会在最初的军事失败的情况下退缩的想法充其量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大国之间的任何冲突都会被敌对精英视为事关生死存亡的事情,并会动用国家可利用的全部资源。由此产生的战争将变得消耗性,并将有利于拥有更适合这种形式冲突的经济、学说和军事结构的国家。
如果西方认真对待可能发生的大国冲突,就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业能力、动员理论和发动持久战的手段,而不是进行一场涵盖一个月冲突的兵棋推演,并希望战争能够结束。(全文完)

北京红山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海淀区红山口8号
座机:010-62401160
手机:18511651170(微信同号)
网址:www.hongshanzhiyun.com
激活数据价值,让防务更智能
10大数据库,100大子库
100W+外军开源情报,全网首发
国家安全数据库:政治安全 | 国土安全 | 军事安全 | 科技安全 | 网络安全 | 核安全 | 太空安全 | 极地安全 | 深海安全数据库 |
周边安全数据库:台湾安全 | 中朝安全 | 中印安全 | 中日安全 | 中缅安全 | 中菲安全 | 南海安全 | 中越安全数据库 |
新领域作战数据库:人工智能作战 | 无人化作战 | 赛博空间战 | 高超声速对抗 | 多域作战 | 认知作战 | 城市作战 | 灰色战争 | 三深战 | 全电战 | 量子战数据库 |
军事高技术数据库:军事人工智能技术 | 雷达系统与技术 | 光电装备与技术 | 军用计算机技术 | 导弹武器系统 | 军用新材料技术 | 装甲车辆与技术 | 军用航天技术 | 无人作战系统 | 指挥信息系统数据库 |
作战与训练数据库:未来战争 | 空地战 | 混合战争 | 信息战 | 网络战 | 电子战 | 心理战 | 多域战 | 太空战 | 非对称战 | 灰色地带战争 | 机动战 | 山地战 | 城市战数据库 |
军事软实力数据库:军事文化 | 军事理论 | 组织机制 | 战斗精神 | 战略战术 | 军队形象数据库 |
政治工作数据库:思想建设 | 组织建设 | 宣传建设 | 文化建设 | 条令法规 | 规章制度 | 政治理论数据库 |
外军军情数据库:美军军情研究 | 俄乌战争军情研究 | 北约军情研究所 | 印度军情研究 | 中国周边军情研究数据库 |
美军条令数据库:美国陆军条令与法规 | 美国海军条令与法规 | 美国空军条令与法规 | 美国海岸警卫队条令与法规 | 联合条令数据库 |
更多数据库陆续推出中,敬请关注…… |